中国家长式教育在于言传说教和棍棒教育,很多时候,家长们总觉得一顿批评教育或者受皮肉之苦能更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在于鼓励上,孩子们更多听到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隔壁李叔叔的儿子,人家家长不用管,自己争气,天天考满分!你再看看你。
我们家长该做的都做了,该管的都管了,你还是不知道悔改,等你以后长大就会后悔了。
你要把玩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你现在会是这个样子吗?
家长们看似苦口婆心的管教孩子,最后什么效果都没有,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独立意识更强烈,越是和大人反着来。
数据观察发现,强制性教育方式和棍棒教育的孩子和家长之间总会产生一种隔阂不亲近父母,在某一个领域或许有一定的成就,但是性格很孤僻,做事创造性不高。
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傅园慧说道她家的教育方式,从小父母由她自由生长,鼓励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并且鼓励她:“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这样让她自己也有了信念,相信她是最棒是最好的,父母的鼓励不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更多的时候,遇到困难、挫折,或者别人的冷嘲热讽的时候,这些鼓励带带来是坚持下去的信念。
表扬,会让孩子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依赖于外在,或者是他人身上;而鼓励则是给孩子真正的自信!不少的父母崇尚所谓的鼓励教育,认为表扬就是鼓励,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实际上表扬与鼓励是两个概念,表扬指向的是做事的人: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其实我们通常来讲都会认为表扬就是给别人扣帽子,贴标签。而鼓励指的是这个人的行为,这件事情你干得真好,这幅画你画的真棒等等。
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尤其是在孩子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关卡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鼓励孩子,不挫伤自尊心,也不能让他们消极学习,现在的孩子更多缺少不是学习能力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未来更有价值的思维方式,被家长以各种方式“扼杀”在了摇篮,让他们更多的时候只知道学习,最后连调节和面对失败的勇气都没有了。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所有的知识不是教师所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发现并认知的。宋代文学家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能既轻松又明白传授孩子道理,并让孩子能主动探索的方式,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孩子在高三这个重要阶段上,正是压力倍增的时候,一方面是来自同学之间的竞争,另一方是自我情绪的调节,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再给孩子增加压力,那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这个时候无论孩子的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是鼓励和陪伴更多的是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让她们在学习之余能得到亲人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