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 | 如何将每天所学,变成长期记忆?
考的记不住,不考的全记住了
决定一件事情学起来的难易程度是内容对学习者的意义程度。
我觉得有趣是第一种意义,感兴趣的知识通常不会忘记,比如看电视剧清楚记得人物发展剧情。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和记忆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根本不会有“学了的东西很快就忘了”这种问题。
那些“学了很快就会忘了”的东西,其实是我们从心里压根就不想学的。我们觉得无趣和无意义,大脑就认为不值得记忆。
你看的书,抛开考试还想看吗?
扎心的是,“兴趣”这种珍贵的源动力,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你只对两件事不感兴趣:对这个不感兴趣、对那个也不感兴趣。
很难有方法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出兴趣。
我们只能迫于生存的压力,寻找第二种意义—有用。
为什么我要记住它
对于那些枯燥的知识,你本身对它毫无兴趣不想学,如果还不知道它能用来做什么,那简直就成为你的累赘,大脑会更加不愿意记住它。
大脑只会记住两种东西——有趣的或者有用的。
很多已经学了但又忘了的知识,都是因为大脑既不喜欢,也不知道留着有什么用,于是直接删了节省内存资源。要想大脑记住不感兴趣的东西,你需要直接告诉它你学的这东西有什么用——想象应用场景。举个例子:
学习英语,把整本单词书背完了,语法知识点过了一遍,大脑不知道这些具体有什么用,分分钟想删了它。
但是如果你代入了考试,问自己这个语法知识点会怎么考?这个单词用在作文可以怎么用?慢慢以做题的方式积累起来,你就会知道用法。
知识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避免无用又无趣,你需要在开始之前就明确告诉大脑——这个东西我要用,你需要认真记下来。
现在反思一下:你忘了的那些知识,你想过它们能用来干嘛吗?
转化长期记忆的小技巧
1、不停地给自己设置问题
学习过程中,你所使用的学习材料有时候就像一个复杂的干扰源,各种信息、刺激时时刻刻都在试图抢占你的注意力。
然而不是所有的点都叫重点,为了避免这些“暗礁”的干扰,你需要为自己树立一座灯塔来警醒自己,牢牢地将注意力锁定在目标上。要死磕“问题导向”,切忌毫无目的的漫游。
不仅学习之前你要想清楚你想得到什么,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走神,你更要不停地检查自己的问题清单,更新它。举个例子来说:
背诵政治的时候,你可以在每一课重点变成问题,带着问题再去书本找答案。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商品经济有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问题转化:
基本含义是什么?在书本哪里?关键字是什么?
商品存在的条件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商品经济有哪几种类型?发展阶段是什么?
2、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了旧知识“打底”,新知识的记忆才会更加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大学专业要看你高中选的科目,比如计算机专业文科同学不能选,那是因为没有基础打底,文科同学学习起来很费劲,像听天书一样。
所以要想新东西记得牢,最好的方法就是基础知识“底子稳”。举个例子:
历史是一个很强调因果关系的学科,一个时期思想文化特征是受到政治制度和经济的影响的。比如说必修2的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必修1君主专制的加强,才能产生必修3的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工商皆本的思想。
学会把知识串联起来有助于前因后果的梳理,先理解再记忆才能记得牢。
3、重复+卡片式复习
遗忘是人的天性,大脑是个懒东西,长期不用的东西不想花成本维护。要对抗这种天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你想记住知识调回工作记忆区一遍遍加工,没有捷径可走。
2020-2021届高考补习班(含艺术类)招生盛大启动,对象参加高考的应往届考生。